个人借条作为民间借贷行为的重要凭证,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力。然而,并非所有的个人借条都受法律保护,那么,不受法律保护的个人借条是怎样的呢?
一、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借条内容。如借条中包含高利贷、赌博等违法内容,则借条不受法律保护。此外,涉及非法集资、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借条,亦无法律效力。
二、借条要素不全或不明确。借条应当包含借款人姓名、出借人姓名、借款金额、借款期限、利率等要素。若要素不全或表述模糊,可能导致借条的法律效力减弱或失效。
三、缺乏有效签名和日期。借条需有借款人和出借人的亲笔签名,并注明借款日期。若缺乏这些要素,借条的法律效力将受到影响。
四、违反公序良俗和法律原则。如借条的签订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或者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均可能导致借条无效。
相关法律条文列举:
1.《合同法》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要求,借条应具备明确的借款人、出借人、借款金额、利率等要素。
3.《民法典》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总之,个人借条的签订应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内容的合法性、要素的完整性及签名日期的有效性。违反法律规定或公序良俗的个人借条将不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