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法中家长的权利有哪些?

来源 : 法驻云小编 327人阅读
导读: 本文探讨了在远程教育背景下,家长依据《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个人信息保护法》所享有的权利,包括知情权、健康保障监督权、隐私保护拒绝权和应急协助请求权。同时提供了具体的维权步骤和法律依据,帮助家长在面对不合理的网课安排和信息收集时,有效保护孩子和自己的合法权益。

各位家长大家吼!这里是陪您一起升级打怪的「育儿法友」法小云~

最近听到好多家长吐槽:孩子改成上网课时屏幕盯到头晕,老师突然让下新软件还要填家庭信息,辅导作业得先自己学会录视频……远程教育带来的这些头疼事,究竟能不能和学校“讨个说法”?今天咱们就聊聊:当孩子的学习搬进屏幕里,法律规定家长能主张哪些权利?

——先划重点!这些权利已经写进法律——

① 提前知情权

根据《教育法》第十九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七条,家长有权在开始远程教学前,完整了解课程安排、使用平台的安全性、收费项目等重要信息。

现实应用场景

去年南京某小学突然要求全体家长安装收费录屏软件,教育局接到举报后明确表示:涉及收费及个人信息收集的事项,必须提前告知家长并取得同意。

② 健康保障监督权

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条,家长可要求学校严格控制网课时长,提供课间护眼指导和课后作业调整方案。

类案参考

江苏一位爸爸起诉学校“连上四节直播课无休息”,法院判决校方调整作息安排,并对长时间用眼导致的视力下降补偿检查费。

③ 隐私保护拒绝权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学校不得强制家长及学生提供与教育无关的个人隐私。遇到“家庭收入调查”“人脸识别监控写作业”等情况,您可以直接说不!

真实判例

上海某中学通过网课软件收集家长职业信息,被家长们集体投诉后,当地网信办对学校处以整改并罚款2万元。

④ 应急协助请求权

义务教育法》明确了家校协同责任。如果发现孩子长时间缺席网课、账号异常登录等问题,家长有权要求校方提供技术或心理支持。

——当权利被忽略,咱该这样维权——

第一步:温和沟通

先找班主任或校务办公室说明问题,比如:“老师,孩子这周每天上网课超过5小时,能不能把自习课改成纸质作业?”记得保留聊天记录或邮件。

第二步:书面提异议

若沟通无果,手写/打印《家长意见书》提交学校,重点写:

具体问题(例:软件频繁弹出付费广告)

法律依据(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第xx条)

改进建议(例:更换为官方推荐的无广告平台)

第三步:留证投诉

拍照或录屏保存违规证据(如超时课程表、强制收集身份证号的界面),向当地教育局基教科或拨打12391教育热线举报,通常15个工作日内会收到反馈。

法小云特别提醒

家长需要配合学校完成的合理要求(比如登记紧急联系人、上传健康码等),不等于必须“无限配合”。一旦发现学校行为涉及金钱交易、隐私泄露或危害健康,请立刻行使法律赋予的“喊停权”!

敲黑板总结:屏幕那头是孩子的未来,屏幕这头是法律的盾牌。咱们既要信任老师的专业,也要守护孩子与自己的合法权益~遇到拿不准的情况,欢迎随时来找法小云唠嗑哦!

遇到法律问题,马上免费在线咨询,3分钟极速回答
输入您的法律问题,一次提问多位律师解答
马上提问
声明:以下内容由本网站结合政策法规整理发布,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可联系法驻云官方客服举报。
法律咨询
提问
远程教育法中家长的权利有哪些?
来源 : 法驻云小编 327人阅读
导读: 本文探讨了在远程教育背景下,家长依据《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个人信息保护法》所享有的权利,包括知情权、健康保障监督权、隐私保护拒绝权和应急协助请求权。同时提供了具体的维权步骤和法律依据,帮助家长在面对不合理的网课安排和信息收集时,有效保护孩子和自己的合法权益。

各位家长大家吼!这里是陪您一起升级打怪的「育儿法友」法小云~

最近听到好多家长吐槽:孩子改成上网课时屏幕盯到头晕,老师突然让下新软件还要填家庭信息,辅导作业得先自己学会录视频……远程教育带来的这些头疼事,究竟能不能和学校“讨个说法”?今天咱们就聊聊:当孩子的学习搬进屏幕里,法律规定家长能主张哪些权利?

——先划重点!这些权利已经写进法律——

① 提前知情权

根据《教育法》第十九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七条,家长有权在开始远程教学前,完整了解课程安排、使用平台的安全性、收费项目等重要信息。

现实应用场景

去年南京某小学突然要求全体家长安装收费录屏软件,教育局接到举报后明确表示:涉及收费及个人信息收集的事项,必须提前告知家长并取得同意。

② 健康保障监督权

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条,家长可要求学校严格控制网课时长,提供课间护眼指导和课后作业调整方案。

类案参考

江苏一位爸爸起诉学校“连上四节直播课无休息”,法院判决校方调整作息安排,并对长时间用眼导致的视力下降补偿检查费。

③ 隐私保护拒绝权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学校不得强制家长及学生提供与教育无关的个人隐私。遇到“家庭收入调查”“人脸识别监控写作业”等情况,您可以直接说不!

真实判例

上海某中学通过网课软件收集家长职业信息,被家长们集体投诉后,当地网信办对学校处以整改并罚款2万元。

④ 应急协助请求权

义务教育法》明确了家校协同责任。如果发现孩子长时间缺席网课、账号异常登录等问题,家长有权要求校方提供技术或心理支持。

——当权利被忽略,咱该这样维权——

第一步:温和沟通

先找班主任或校务办公室说明问题,比如:“老师,孩子这周每天上网课超过5小时,能不能把自习课改成纸质作业?”记得保留聊天记录或邮件。

第二步:书面提异议

若沟通无果,手写/打印《家长意见书》提交学校,重点写:

具体问题(例:软件频繁弹出付费广告)

法律依据(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第xx条)

改进建议(例:更换为官方推荐的无广告平台)

第三步:留证投诉

拍照或录屏保存违规证据(如超时课程表、强制收集身份证号的界面),向当地教育局基教科或拨打12391教育热线举报,通常15个工作日内会收到反馈。

法小云特别提醒

家长需要配合学校完成的合理要求(比如登记紧急联系人、上传健康码等),不等于必须“无限配合”。一旦发现学校行为涉及金钱交易、隐私泄露或危害健康,请立刻行使法律赋予的“喊停权”!

敲黑板总结:屏幕那头是孩子的未来,屏幕这头是法律的盾牌。咱们既要信任老师的专业,也要守护孩子与自己的合法权益~遇到拿不准的情况,欢迎随时来找法小云唠嗑哦!

在线咨询
最快10秒应答
真实认证.海量律师.专业解答
接入律师
“平台精选本地律师为您提供服务”

声明:以下内容由本网站结合政策法规整理发布,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可联系法驻云官方客服举报。

更多教育培训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