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习班受伤后才知道:这些家长责任竟然写在法律里!】
各位家长朋友们,下午接孩子时是不是常在想:“培训班老师靠谱吗?装修有没有甲醛?体育课器械安全吗?”去年隔壁小区陈姐家孩子学轮滑摔骨折,送去医院才发现机构连执照都没有…今天法小云就和大家聊聊,在法律眼里,保护“补习班里的娃”究竟是谁的责任?
一、法律给家长的三个“必须知道”
1️⃣ 谁该管孩子的课外班安全?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2条说得多明白:父母要“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的家庭、学校及其他生活环境”。送孩子去培训班时,家长可不仅是掏钱的“金主”,更是“安全守门员”。
2️⃣ 签字前要核实什么?
《民法典》第1199条告诉我们:教育机构若因过错导致孩子受伤,要担责——但有个前提:家长得确保这家机构是合法的。就像去年杭州那个案子,家长因为没查机构资质,自己也承担了30%责任。
3️⃣ 出事后该怎么办?
《民事诉讼法》第64条说得很实在:想要维权,得先留证据!就像山东王先生发现孩子学游泳反复中耳炎,靠着每次签到的登记表和治疗记录,最终获得了赔偿。
二、手把手教您五招护娃术
第一步:查证件像买菜看保质期
• 要亲眼看到《营业执照》和《办学许可证》(艺术类还要看《文化艺术类培训资质》)
• 记住口诀:“墙上没证我不签,手机拍照存三年”
第二步:签合同要学侦探找破绽
• 重点看“安全责任”条款,遇到“出现意外机构概不负责”直接划掉
• 偷偷教您:要求补充“教师均持有资格证”的书面承诺
第三步:当个“突然袭击”的家长
• 每月选不同时间突击观察:灭火器过期没?舞蹈教室有软垫吗?
• 悄悄告诉您:法律规定家长有权随时查看教学场所哦
第四步:建个专属“安全档案袋”
• 每次培训的签到表、缴费记录全部扫描存网盘
• 孩子回家说“今天老师凶我”立即书面跟老师确认
第五步:出事不慌,取证为先
• 现场立刻拍视频(从教室全景到受伤细节)
• 送医时让医生写明受伤与培训的关联性
• 微信沟通时别语音,记得文字问清楚:“您是说孩子自己没站稳对吧?”
三、真实案例里的法律课
2022年南京那个案子特别有警示意义:6岁男孩在无资质的围棋班磕破头,家长虽然获赔3万元,但因为签合同时没留心“无资质办学”的问题,自己也承担了部分责任。法官在判决书里特别写道:“父母是第一监护人,对场所安全的注意义务不可转移”。
最后法小云说
给孩子报班就像买保险,法律是我们的最佳保单。记住这个顺口溜:
“查证签约要仔细,突击检查别客气,档案存好别大意,遇事取证讲法律”
如果今天的内容对您有帮助,欢迎把文章转发给班级群。下期我们聊《培训机构跑路,这样追款能要回钱!》,关注法小云,做法律明白人~
(本文案例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裁判文书,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