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朋友和关心青少年成长的小伙伴们
最近是不是经常刷到这样的消息——
有孩子上网课时偷偷充值游戏
有家长投诉培训班不退费
校园欺凌的新闻也让人揪心……
这些问题之所以频繁被讨论
是因为国家在青少年教育保护领域
又“出手”更新法律武器啦!
今天就让法小云带大家看看
2023年最值得关注的三个新变化
(空行)
第一变:给手机戴上“金箍圈”
今年正式实施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划重点:
所有网络游戏必须设置
→防沉迷系统(每天最多玩1小时)
→22点到次日8点全面禁玩
→不能给未成年提供应援集资、投票打榜服务
(空行)
举个例子:某14岁学生用奶奶身份证注册游戏
一周充值2万元
法院根据条例第四十七条判决
游戏公司必须全额退款!
遇到类似情况你需要:
1️⃣ 马上用另一部手机拍摄充值过程
2️⃣ 保留支付记录和游戏界面截图
3️⃣ 打12315或登录国家网信办举报平台
(空行)
第二变:校园长出“监视眼”
根据新版《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规定:
学校必须安装
→覆盖全部角落的监控设备
→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
→强制报告欺凌事件(包括语言侮辱!)
今年某中学就发生过典型案例
老师发现学生手臂伤痕后没有上报
结果被教育局通报批评还扣绩效
(空行)
发现孩子可能被欺负怎么办:
① 用便签纸记录孩子异常表现和具体时间
② 先联系班主任请求调取监控
③ 如果三天没回应直奔校长办公室
④ 必要时直接拨打110(记住要拿接警回执)
(空行)
第三变:培训班戴上“紧箍咒”
配合《双减政策》推出的新管理办法规定:
所有校外培训机构必须
▶公示教师资格证和收费标准
▶禁止布置课后作业
▶不能用“保过班”“状元班”等宣传词
上周北京某机构就因违规培训被重罚80万
家长现在可以理直气壮要求:
⚠查看机构的办学许可证(注意看有效期)
⚠索要带公章的培训合同(重点看退费条款)
⚠拒绝一次性缴费超过3个月
(空行)
法小云还要说句掏心窝的话
新法律虽然越来越完善
但最关键的还是咱们要:
✔定期检查孩子手机应用
✔每天留15分钟听孩子吐槽
✔把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存进通讯录
遇到具体法律问题别慌张
登录中国法律服务网
选择“未成年人保护”专区
专业律师提供免费咨询哦!
(空行)
最后来个小互动
你最近最烦恼的带娃难题是什么?
留言区告诉法小云
下期可能专门为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