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诊所医疗纠纷解决步骤及注意事项的法律科普
一、医疗纠纷解决步骤
1. 沟通协商:发生医疗纠纷后,患者与医疗机构应当进行充分沟通,协商解决。可请第三方(如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参与调解。
2. 申请鉴定:如协商无果,患者可向当地医疗鉴定委员会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3. 诉讼维权:经鉴定后,如构成医疗事故,患者可通过法律途径起诉医疗机构,维护自身权益。
二、注意事项
1. 及时保留证据:患者需妥善保管与医疗纠纷有关的医疗记录、发票、药品清单等证据。
2. 依法维权:患者应遵守法定程序,避免过度维权或违法行为。
3. 谨慎选择调解方式:在调解过程中,选择公信力高的第三方参与调解。
4. 注意时效:根据《民法典》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通常为三年。
三、相关法律条文列举
1.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制度,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2.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医疗机构应承担赔偿责任。
3.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医疗纠纷不仅影响患者的权益,也影响医疗机构的声誉。因此,双方应依法处理,共同维护医疗秩序和社会和谐。以上就是关于小诊所医疗纠纷解决步骤及注意事项的法律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