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权侵权如何判断具体行为的法律责任?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今天咱们聊一个既常见又让人头疼的话题——商标权侵权。
想象一下:你开了一家奶茶店,生意红火,结果隔壁突然冒出一家和你店名、logo几乎一模一样的“山寨店”,甚至顾客都分不清谁是真谁是假……
是不是血压瞬间飙升?别急!今天这篇“防坑指南”,就带你搞懂商标侵权的法律责任到底怎么算!
一、法律怎么说?
判断商标侵权,主要看两个法律“尺子”——《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
1. 《商标法》第五十七条
这条规定了几种典型的侵权行为,比如:
- 未经允许,在相同商品上使用和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 使用和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导致消费者混淆;
- 销售侵权商品(哪怕卖家自称“不知情”也可能担责哦)。
举个真实案例:
某网红奶茶品牌起诉一家仿冒店,法院发现仿冒店的logo仅将原商标的树叶从3片改成4片,包装颜色也高度相似,最终判决仿冒店赔偿20万元!
2.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
如果你的商标还没注册,但已经是知名品牌,别人故意模仿你的名称、包装等,造成市场混淆,也能用这条法律维权。
二、遇到侵权怎么办?
情况1:你是被侵权方
- 第一步:固定证据
拍下侵权商品照片、保存交易记录,如果是网店侵权,记得用录屏或公证保存页面。
- 第二步:发律师函
委托律师向侵权方发出警告函,要求立即停止侵权并赔偿。很多小商家收到律师函就会主动和解。
- 第三步:起诉索赔
向侵权行为发生地或侵权方所在地的法院起诉,可以要求赔偿实际损失,或按侵权获利金额索赔(最高500万元)。
情况2:你不小心成了侵权方
- 立即下架商品
哪怕你是从供应商那里拿的货,只要商品侵权,销售行为就违法。
- 联系商标权人协商
诚恳道歉,主动提出赔偿方案(比如按已售利润补偿),很多品牌方愿意降低赔偿金额。
- 保留进货凭证
如果能证明商品有合法来源且不知情,可能免除赔偿责任(但还是要停止销售哦)。
三、防坑小贴士
- 开店前一定查清商标:登录“中国商标网”输入关键词,看是否已有相同或近似商标注册。
- 设计原创logo:哪怕多花几百元找设计师,也比侵权赔偿几万元划算!
- 进货时留个心眼:要求供应商提供商标授权书,并在合同里写明“侵权责任由供应商承担”。
真实判例参考
2021年,某电商卖家因销售假冒某运动品牌鞋子,虽然声称“不知是假货”,但因无法提供正规进货渠道证明,最终被判赔偿8万元。法官强调:“销售者必须审查商品来源合法性,不能以不知情为由免责。”
遇到问题别慌张!
商标纠纷看似复杂,其实只要及时行动、保留证据,法律一定会保护你的合法权益。
以上就是关于【商标权侵权如何判断具体行为的法律责任?】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不要慌张,点击下方的咨询按钮就可以发起提问,快速获得律师解答。平台有10万律师在线,会为您匹配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帮助您解决法律问题。
(悄悄说:关注法小云,下次教你如何用10块钱快速查询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