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债务人不还款时,担保人能否被起诉?如何操作?这是一篇关于债务纠纷中担保人的法律科普文章。
一、担保人的法律责任
担保人在合同中扮演着为债务人承担一定责任的角色,当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时,担保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当债务人不还款时,债权人是有权起诉担保人的。
二、起诉担保人的操作步骤
1. 收集证据:债权人需要收集与债务和担保有关的证据,如合同、转账记录、催款记录等。
2. 提起诉讼: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担保人以个人财产承担债务人的债务。
3. 参与诉讼:担保人在收到起诉状后需积极应对,参加庭审,并准备相关证据为自己辩护。
三、相关法律条文列举
1.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七条: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和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债权人可以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请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2. 《民法典》第七百零八条:保证人与债权人可单独订立保证合同。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担保的债权范围时,债权范围应当以明确的方式进行约定。保证人对超出范围的债权部分不承担保证责任。这意味着担保人仅对其在合同中约定的债务范围承担法律责任。如果合同中未明确约定范围,则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认定。实际操作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考虑具体法律法规。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律师获取更专业的法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