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措施的定义和具体内容
一、反倾销措施定义
反倾销措施是指一国政府为了维护公平竞争和国内市场秩序,对于其他国家不公平贸易行为(如低价倾销商品)采取的干预手段。其核心目的是保护本国企业和工业免受外国不正当贸易行为的损害。这种措施通常以关税、数量限制或价格调整的形式出现。
二、反倾销措施具体内容
反倾销措施的内容主要围绕调查和认定过程中采取的各类手段。当一国发现其他国家企业以倾销方式出口产品时,会启动调查程序。一旦确认存在倾销行为并对本国产业造成损害,进口国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征关税:即对外国倾销商品征收反倾销税,提高进口价格以消除其低价倾销带来的不公平竞争。
2. 数量限制:限制特定产品的进口数量,减少其对国内市场的冲击。
3. 价格承诺:与出口商达成协议,限制其出口价格或修改相关贸易行为。这种承诺通常是临时性的,并在一定监督下执行。
三、相关法律条文列举
在法律层面上,《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反倾销协议》均对反倾销措施作出了详细规定。其中,《反倾销协议》明确指出何为倾销、何为损害,以及如何调查认定和实施反倾销措施等。各国在制定国内反倾销法时,也需遵循这些国际协议的原则和规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就详细规定了反倾销调查的程序、反倾销税的征收以及对外国产品的进口限制等具体措施。
总之,反倾销措施是国际贸易中保护公平竞争的有效手段之一,旨在防止不公平贸易行为对国内市场造成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