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管理病历时的常见错误做法及法律科普
一、不按规定保存病历资料
患者管理病历时,一些常见错误做法容易导致纠纷并涉及法律责任。首先,不按规定保存病历资料是最为突出的问题。医疗机构需长期保存病历资料,而患者也应对个人病历妥善保管。若因疏忽导致病历丢失或损坏,可能影响医疗纠纷中的举证责任。
二、篡改或伪造病历信息
另一种常见错误是篡改或伪造病历信息。这不仅违反了医疗诚信原则,更是违法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故意篡改、伪造病历资料,将受到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患者及家属应警惕此类行为,确保病历真实性。
三、违规披露个人隐私信息
在病历管理中,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至关重要。未经允许,随意披露患者个人隐私信息,特别是病历中的敏感信息,将承担法律责任。我国《民法典》和《医师法》均明确规定了对患者隐私权的保护,违反者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具体法律条文列举:
1.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医疗机构应长期保存病历资料,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相关病历资料。
2. 《执业医师法》:医师不得篡改、伪造病历资料,违反者将受到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 《民法典》:明确保护患者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披露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违反者应承担民事责任。
患者在管理个人病历时,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病历的真实性、完整性和隐私性,避免因疏忽导致不必要的法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