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朋友法小云~
今天咱们来聊聊“分期免息”这件看似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说不定你正捧着手机刷到“零利息分期”的广告,准备给家里添个大件呢?
先别急着下单!
小云上个月就差点踩坑——明明写着“12期免息”,付款时却冒出来个“手续费”,算下来比直接买还贵了200块!这钱到底该不该交?商家是不是在玩文字游戏?
**
一、免息≠免费
商家最爱用“分期免息”四个字吸引眼球,但下面这些隐形收费可不会主动告诉你:
1. 手续费改名术
很多平台会把利息改叫“服务费”“管理费”,比如标注“每月0利息”,却在角落用小字写“每期收取消费金额1%的手续费”。假设买6000元的手机,分12期要多交720元!
2. 违约金连环套
如果某个月忘记还款,哪怕只晚了一天,都可能触发“违约金条款”。有的合同会规定“逾期后所有分期利息自动生效”,直接按年利率18%计算!
3. 捆绑消费陷阱
有些商家会要求“开通会员才能享受免息”,或是“必须购买延保服务”。浙江有位李女士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最后发现会员费比分期省下的利息还高。
**
二、法律给你的保护伞
遇到这些套路别慌,咱们国家早有规定帮你撑腰:
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
商家必须清清楚楚告诉你所有收费项目!如果宣传时说免息,事后又收手续费,就属于侵犯知情权。
2. 《合同法》第39条
那些密密麻麻的分期合同里,如果藏着加重消费者责任的条款(比如超高违约金),法院可以直接认定条款无效。2021年北京就有个判例,法院判决某平台收取的“分期服务费”属于变相利息,要求全额退还消费者。
**
三、四招避开收费陷阱
法小云教你见招拆招,记得收藏这条救命指南:
第一式:追问到底
看到“分期免息”先问客服三个问题:
- 有没有其他附加费用?
- 提前还款要交钱吗?
- 逾期怎么算违约金?
第二式:截图存证
把商品页面、分期说明、聊天记录统统截图保存。之前上海王先生就是靠聊天记录里的“绝对无其他费用”这句话,成功让平台退回了手续费。
第三式:重点看合同
翻到合同里带有“费用”“违约”“责任”的段落逐句看。要是发现“本平台拥有最终解释权”这种霸王条款,直接拨打12315投诉。
第四式:优先选银行
购物平台的分期利息往往比银行高。比如某电商分12期手续费率约15%,而很多银行信用卡分期才7%左右。
**
最后提醒大家:
如果已经遇到乱收费,先通过平台客服协商,协商不成就在“全国12315平台”提交投诉(记得上传之前保存的证据)。必要时还可以到法院起诉——很多案例显示,只要证据充足,消费者基本都能胜诉!
以上就是关于【分期免息背后的额外费用有哪些?如何避免被收费?】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点击下方蓝色咨询按钮,10万专业律师会为你一对一解答。我们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匹配最擅长处理分期纠纷的律师,帮你争取最大权益~
下次遇到“免息”诱惑时,记得先深呼吸,默念三遍法小云的话:天上不会掉馅饼,法律才是防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