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今天想和大家聊一个看似陌生,但其实可能就在我们身边的法律话题——比如考试作弊被全校通报,或者公司偷税被挂上"黑名单",这些让当事人"脸上挂不住"的处罚,在法律上有个专业名词叫"声誉罚"。
想知道为什么有些处罚不罚款也不拘留,偏偏要让人"丢面子"吗?跟着小云一起掀开法律的面纱吧!
一、法律上的"丢面子"是怎么回事?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九条,声誉罚可是白纸黑字写进法律的处罚方式哦!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公开批评、曝光信息等方式,让违法者的社会评价降低。
具体来说主要包含四种形式:
1. 公开违法事实
就像在小区公告栏张贴高空抛物者的监控照片,行政机关可以把违法行为通过官网、媒体等渠道公之于众。
案例:2021年杭州某食品公司使用过期原料,监管部门不仅在官网公示处罚决定,还在超市货架张贴警示标识,让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到。
2. 通报批评
常见于单位内部处理,比如某医院医生收红包被全院通报,既教育本人又警示他人。
3. 列入黑名单
企业要是严重违法,可能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在信用中国网站公示三年,贷款、招投标都会受影响。
4. 公开道歉
2020年某明星工作室偷税被罚后,在微博发布致歉信就属于这种形式。
二、遇到声誉罚怎么办?记住这三步
1. 先配合调查
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别急着辩解,15天内书面提出陈述申辩,比如说明整改情况、提供新证据。
2. 收集证据链
保留所有整改记录:整改前后的对比照片、与受害者的赔偿协议、参加信用修复培训的证明等。
3. 申请信用修复
根据《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理办法》,企业受处罚后履行完义务满6个月,可以申请提前停止公示。
举个真实例子:苏州某机械厂2022年被公示处罚后,立即缴纳罚款、召回问题产品,并主动邀请第三方检测机构重新检验,最终提前9个月撤下了公示信息。
三、特别提醒
个人如果被公开处罚信息,可以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47条,在处罚决定执行完毕五年后要求删除相关公示内容。但要注意,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可不删除哦~
以上就是关于"行政处罚中的声誉罚具体包含哪些内容?"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专业律师在线解答。系统会智能匹配熟悉行政处罚领域的律师,无论是准备申辩材料还是申请信用修复,都能得到针对性指导。
法律问题不用慌,法小云和万千律师始终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