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去医院本来是件求安心的事,可万一遇到治疗效果不理想、费用说不清的情况,患者和家属心里难免"咯噔"一下。这时候您可能想问:和医院坐下来好好商量能解决问题吗?商量好的结果算数吗?今天法小云就和大家聊聊这个事儿。
先来看个真实的案例:张阿姨做阑尾炎手术时发现医院多收了两千块检查费,她拿着收费单和医生沟通,医院核实后退还了费用还送了体检卡。但隔壁病床李大爷遇到的却是另一种情况——手术后感染,医院不愿意承认责任,最后闹上法庭才解决。
看到这里您肯定想问:同样是协商,结果怎么差这么多?
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22条白纸黑字写着:医患双方可以自行协商解决纠纷。也就是说,只要双方自愿、内容合法,签的协议和法院判决书一样具备法律约束力。
但要注意三个关键点:
1. 不能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
2. 不能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3. 不能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
比如有医院为息事宁人答应赔偿300万,但后来发现患者伪造病历,这样的协议就可能被撤销。
手把手教您正确协商
第一步:固定证据
就诊卡、检查报告、缴费单据一个都不能少,最好当天就复印完整病历(注意要加盖医院公章)
第二步:明确诉求
建议先咨询医疗纠纷专业律师,搞清楚医疗行为是否有过错、损失具体金额。比如有个案例中患者主张100万赔偿,经专业评估后发现实际损失约30万
第三步:书面协议要周全
必须包含这些内容:
- 患者基本信息(姓名、身份证号)
- 医疗机构全称
- 纠纷发生时间地点
- 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要写明是税前还是税后)
- 支付方式和期限
- 协议生效条件
特别提醒:协议里一定要加上"双方再无其他争议"这句话,避免后续扯皮。
第四步:重要环节要留痕
建议在医院会议室等公共场所协商,有条件的话可以全程录音。去年某三甲医院的案例就因患者偷偷录音,最终证实医院存在诱导签约行为。
什么情况协商容易翻车?
1. 患者急需用钱草率签约,事后反悔(法院一般不支持)
2. 医院用"人道主义补助"代替赔偿(可能影响后续维权)
3. 协议中出现"不追究医务人员责任"等模糊表述
法小云建议:金额超过3万元或涉及伤残的纠纷,最好先做医疗损害鉴定。就像去年某起整容纠纷,患者以为只是赔偿修复费用,鉴定后才发现构成十级伤残,最终获赔金额翻了5倍。
最后的小贴士
协商不成也别着急,《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还规定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诉讼等途径。记住这三个时间节点:
- 发现异常后7天内提出异议
- 1年内可申请调解
- 3年内可提起诉讼
以上就是关于"医疗纠纷双方协商解决的效力如何?"的相关回答。如果您正在经历类似困扰,不妨先点击下方咨询按钮,平台10万律师24小时在线,会根据具体情况为您匹配专业医疗纠纷律师。无论是病历分析还是协议审查,专业法律指导能让您少走很多弯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