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你们身边的法律小助手法小云!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特别贴近生活的话题——那些让人心动的广告语,到底算不算数?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看到某款减肥茶广告写着"一周瘦十斤",买回来喝了一整箱却一斤没掉;或者冲着"学区房"买了新房,最后发现学校根本没建……这时候你是不是气得跺脚,又不知道能不能用法律讨个说法?
广告语可不是随便吹牛的!
根据《广告法》第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内容。换句话说,商家在宣传时如果说"全球第一""100%有效"这类绝对化用语,或者虚构产品效果,都可能构成违法。
举个真实案例:2021年某化妆品公司因宣传面膜"三天祛斑"被处罚20万元,因为根本拿不出实验证据。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更规定,虚假宣传不仅要退钱,还得赔三倍货款!
但也不是所有广告语都能索赔
像"口感丝滑""如沐春风"这类明显夸张的形容,法院通常认为是正常宣传手法。关键要看广告是否给出具体承诺,比如"考试不过全额退款"或者"签约保证月入过万",这种明确承诺就必须兑现。
遇到虚假广告怎么办?
1️⃣ 存证要快
立即截屏广告页面、保存宣传单页,网购记得录屏商品详情页,这些都是关键证据。
2️⃣ 先找商家谈
带着证据联系客服,明确提出"按广告承诺履行"或要求赔偿。记得全程录音,如果是线上沟通要保留聊天记录。
3️⃣ 投诉三连招
· 拨打12315热线
· 在全国12315平台提交材料
· 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
4️⃣ 起诉有窍门
如果涉及金额较大(比如买房买车),可以委托律师发律师函。法院起诉时记得把广告内容作为证据提交,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三条,明确承诺的广告内容可视为合同条款哦~
小云提醒
下次看到"无效退款""永久保修"这类广告别急着心动,先让商家把承诺写进合同或开具书面保证。毕竟白纸黑字,才是维权最强武器!
以上就是关于"广告宣传语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商家承诺不兑现的糟心事,别自己生闷气,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专业律师在线等您提问。系统会优先匹配处理过同类案件的律师,帮您梳理证据链,定制专属维权方案~
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保护我们的温暖盾牌。我是法小云,咱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