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
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有点刺激的话题:两家公司签假合同,真的没人管吗?
比如为了避税故意签个假借款合同,或者为了投标随便编个合作协议…这些操作看起来方便,但真的不会踩雷吗?
一、法律怎么说?
先来看《民法典》146条:双方假装签的合同不算数!比如A公司假装把房子卖给B公司骗贷款,这种合同法院可以直接判无效。
再看《刑法》224条:要是用假合同骗钱,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比如虚构采购合同骗预付款,最高能判无期徒刑哦!
偷偷告诉你们:2021年某地法院判过个案子,两家公司用假购销合同逃税800多万,最后老板们不仅要补税罚款,还被判了3-7年牢饭。
二、踩雷了怎么办?
第一步:赶紧翻出合同自查
看看合同有没有实际履行?比如借款合同签了但根本没转账,这种要立即终止。
第二步:找专业律师做体检
把合同往来记录打包给律师,重点筛查有没有虚构交易、伪造签章等危险操作。
第三步:主动补救来得及
如果已经用假合同报过税,可以带着改正后的材料去税务局说明情况,能减免部分处罚。
三、日常避坑指南
签合同时牢记三个"真实":
1. 交易背景要真实(别为了开发票硬编业务)
2. 金额要真实(别把100万的生意写成200万)
3. 履行过程要真实(签了合同就要真发货/真付款)
遇到对方要求签阴阳合同时,可以直接拒绝并保留聊天记录,这些都是保护自己的关键证据。
以上就是关于【公司间签订假合同是否构成违法行为?】的相关回答。如果正在看文章的你遇到了类似困扰,先深呼吸别着急,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专业律师正在待命。系统会为您智能匹配最合适的法律专家,无论是合同审查还是风险处置,都能获得针对性指导。
法小云悄悄话:做生意要赚钱,但更要安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