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你是不是也踩过这些“坑”?
刷手机时看到“7天速成配音兼职,月入过万”的广告,心动下单后发现课程内容全是网上抄的?
报名“名师一对一辅导”,结果老师连资质都没有?
这些网络课程的虚假宣传,不仅让人花了冤枉钱,还可能耽误时间、影响心情。今天法小云就和大家聊聊:这种行为到底违不违法?咱们普通人该怎么维权?
---
法律科普:虚假宣传真的违法吗?
先说结论:是的!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0条,商家必须真实、全面地介绍商品或服务,不能做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
举个具体例子:
如果网课广告说“学完包就业”,但实际上根本没合作企业,这就属于欺骗消费者。
再比如,宣传“清北名师授课”,实际却是普通大学生代课,这也是典型的虚假宣传。
法律依据
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如果商家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要求“退一赔三”,也就是退还费用并额外赔偿三倍金额。
2. 《广告法》第4条:广告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3. 《电子商务法》第17条:网购商品或服务的宣传必须真实,不得虚构交易或用户评价。
---
真实案例:法院这样判!
案例1:
某机构宣称“30天英语流利对话”,但学员发现课程只是简单录播,内容与宣传严重不符。法院判决机构全额退款,并赔偿学员5000元。
案例2:
一家编程网课虚构“学员高薪就业”数据,被市场监管局罚款20万元,并责令整改广告内容。
这些案例说明,法律对虚假宣传是“零容忍”的!
---
遇到虚假宣传,你可以这样做!
第一步:收集证据
- 截图广告页面(尤其是“包就业”“名师”等承诺)
- 保存付款记录、课程合同或协议
- 录下课程内容与宣传不符的部分(比如课程质量差、老师资质造假)
第二步:找平台或商家协商
先通过平台客服或课程机构要求退款,态度要坚定但礼貌。如果对方推诿,直接进入下一步。
第三步:向监管部门投诉
拨打12315消费者热线,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网站/小程序提交投诉。
投诉时需写清:
- 商家名称、课程名称
- 虚假宣传的具体内容(比如“宣传A,实际B”)
- 你的诉求(退款、赔偿等)
第四步:起诉(协商不成时用)
如果涉及金额较大(比如上万元),可以委托律师向法院起诉,要求退费+赔偿。
---
法小云的小提醒
1. 买课前多看评价,尤其注意差评是否提到“宣传不符”。
2. 警惕“限时折扣”“名额有限”等话术,可能是制造焦虑让你冲动消费。
3. 尽量选择支持分期付款或试听的课程,降低风险。
---
以上就是关于“网络课程虚假宣传是否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不要慌张,点击下方的咨询按钮就可以发起提问,快速获得律师解答。平台有10万律师在线,会为您匹配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帮助您解决法律问题。
(法小云温馨提示:维权要理性,证据要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