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宣传不实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

来源 : 法驻云小编 87人阅读
导读: 本文探讨网络课程虚假宣传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及法律保护措施,解析《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指导消费者通过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及法律救济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网络课程宣传不实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

——法小云教你用法律“避坑”

开头:你是不是也踩过“网课”的坑?

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

刷手机时看到“30天速成英语流利对话”的课程广告,心动下单后发现老师只会念PPT;直播间里主播喊着“报名就送全套学习资料”,付款后才发现资料是网上随便扒的PDF……

明明是冲着宣传的“名师辅导”“包教包会”才掏钱,结果课程质量差到想退款,对方却冷冰冰甩来一句:“已开通权限,概不退费!”

别急,今天法小云就和大家聊聊:遇到虚假宣传的网课,咱们普通消费者该怎么维权!

---

法律科普:虚假宣传?这些法条能治它!

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撑腰

如果商家宣传的内容和实际课程严重不符,就属于“虚假宣传”或“欺诈行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消费者可以要求“退一赔三”——退回课程费,再额外拿三倍赔偿!

举个真实案例:

张三花2000元买了某“配音变现课”,广告宣称“学完接单月入过万”,结果课程内容粗制滥造,平台也没有对接任何兼职渠道。法院最终判决机构退还2000元,并赔偿6000元。

2. 《广告法》管住“吹牛”的嘴

《广告法》第56条明确规定:如果广告存在虚假内容,消费者因此受损失,广告经营者(比如平台)、发布者(比如博主)和商家要一起担责!

也就是说,如果某网红在直播间夸大课程效果,你买了课发现被骗,可以直接找网红、平台和机构三方维权。

---

实操指南:三步走,把钱要回来!

第一步:保存证据!

别急着吵架,先做这些:

- 截图广告页面(尤其“包学会”“高薪就业”等承诺)

- 录屏课程内容(比如老师照本宣科、资料货不对板)

- 保存付款凭证、合同或聊天记录

第二步:主动协商,语气硬一点

直接联系客服,明确说:“你们的广告和实际课程不符,涉嫌虚假宣传,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我要求退全款。”

如果对方推脱,可以补充:“如果不解决,我会向12315投诉,并保留起诉权利。”

第三步:找帮手,让官方替你撑腰

如果协商失败,立刻行动:

- 向平台投诉:课程如果是通过某宝、某音等平台购买,优先找平台客服介入

- 拨打12315:登录全国12315平台(网站或APP)提交证据,写明诉求

- 起诉(针对金额大、态度差的商家):准备好合同、证据,到法院提交起诉状(诉讼费一般50元以内)

---

小贴士:这些“坑”要提前避开!

1. 付款前仔细看合同!重点看退费条款(警惕“一经开通不退费”的霸王条款)

2. 警惕“分期付款”陷阱:某些课程诱导你签贷款协议,即便课程差也不能停贷

3. 保留沟通记录:任何口头承诺都要让对方用文字确认(比如微信聊天)

---

法小云说

维权听起来麻烦,但很多机构一看到你态度坚定、证据齐全,就会主动妥协。毕竟比起三倍赔偿,他们更怕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

如果试过自己协商还是搞不定,别担心!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专业律师在线答疑,帮你快速制定维权方案,手把手教你要回血汗钱!

以上就是关于【网络课程宣传不实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解答。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咱们一起做个“较真”的消费者!

遇到法律问题,马上免费在线咨询,3分钟极速回答
输入您的法律问题,一次提问多位律师解答
马上提问
声明:以下内容由本网站结合政策法规整理发布,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可联系法驻云官方客服举报。
法律咨询
提问
网络课程宣传不实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
来源 : 法驻云小编 87人阅读
导读: 本文探讨网络课程虚假宣传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及法律保护措施,解析《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指导消费者通过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及法律救济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网络课程宣传不实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

——法小云教你用法律“避坑”

开头:你是不是也踩过“网课”的坑?

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

刷手机时看到“30天速成英语流利对话”的课程广告,心动下单后发现老师只会念PPT;直播间里主播喊着“报名就送全套学习资料”,付款后才发现资料是网上随便扒的PDF……

明明是冲着宣传的“名师辅导”“包教包会”才掏钱,结果课程质量差到想退款,对方却冷冰冰甩来一句:“已开通权限,概不退费!”

别急,今天法小云就和大家聊聊:遇到虚假宣传的网课,咱们普通消费者该怎么维权!

---

法律科普:虚假宣传?这些法条能治它!

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撑腰

如果商家宣传的内容和实际课程严重不符,就属于“虚假宣传”或“欺诈行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消费者可以要求“退一赔三”——退回课程费,再额外拿三倍赔偿!

举个真实案例:

张三花2000元买了某“配音变现课”,广告宣称“学完接单月入过万”,结果课程内容粗制滥造,平台也没有对接任何兼职渠道。法院最终判决机构退还2000元,并赔偿6000元。

2. 《广告法》管住“吹牛”的嘴

《广告法》第56条明确规定:如果广告存在虚假内容,消费者因此受损失,广告经营者(比如平台)、发布者(比如博主)和商家要一起担责!

也就是说,如果某网红在直播间夸大课程效果,你买了课发现被骗,可以直接找网红、平台和机构三方维权。

---

实操指南:三步走,把钱要回来!

第一步:保存证据!

别急着吵架,先做这些:

- 截图广告页面(尤其“包学会”“高薪就业”等承诺)

- 录屏课程内容(比如老师照本宣科、资料货不对板)

- 保存付款凭证、合同或聊天记录

第二步:主动协商,语气硬一点

直接联系客服,明确说:“你们的广告和实际课程不符,涉嫌虚假宣传,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我要求退全款。”

如果对方推脱,可以补充:“如果不解决,我会向12315投诉,并保留起诉权利。”

第三步:找帮手,让官方替你撑腰

如果协商失败,立刻行动:

- 向平台投诉:课程如果是通过某宝、某音等平台购买,优先找平台客服介入

- 拨打12315:登录全国12315平台(网站或APP)提交证据,写明诉求

- 起诉(针对金额大、态度差的商家):准备好合同、证据,到法院提交起诉状(诉讼费一般50元以内)

---

小贴士:这些“坑”要提前避开!

1. 付款前仔细看合同!重点看退费条款(警惕“一经开通不退费”的霸王条款)

2. 警惕“分期付款”陷阱:某些课程诱导你签贷款协议,即便课程差也不能停贷

3. 保留沟通记录:任何口头承诺都要让对方用文字确认(比如微信聊天)

---

法小云说

维权听起来麻烦,但很多机构一看到你态度坚定、证据齐全,就会主动妥协。毕竟比起三倍赔偿,他们更怕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

如果试过自己协商还是搞不定,别担心!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专业律师在线答疑,帮你快速制定维权方案,手把手教你要回血汗钱!

以上就是关于【网络课程宣传不实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解答。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咱们一起做个“较真”的消费者!

在线咨询
最快10秒应答
真实认证.海量律师.专业解答
接入律师
“平台精选本地律师为您提供服务”

声明:以下内容由本网站结合政策法规整理发布,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可联系法驻云官方客服举报。

更多教育培训相关百科